长虹“AI+”突破不断 向“智”向“新”发展加速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0日电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作为四川省数字经济企业的代表,长虹将“科技长虹、产业报国”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虹华丰科技只是一个代表。当下,长虹依托自身在数据、应用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全面推进“AI+”行动,以“AI+”全面赋能制造、运营和产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
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助力长虹加速实现“智改数转”,长虹相关负责人列举出智能制造的三大切片: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更新、高品质高效率生产线提升、精益化柔性化工厂建设。
各类智能工厂,已在长虹“拔节生长”。在长虹旗下华意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通过近5年“智改数转”,人均生产效率由2020年的71.96台/天提升至96.57台/天;长虹新能源电池生产速率从每分钟下线只,生产速率超行业速率25%,碱性电池产销规模居全球第四……
“聪明”的设备、“智慧”的生产线、“灵活”的工厂,“AI+制造”使得老牌国企焕发出全新的活力。“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智改数转’已成为各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我们将在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上持续创新发展。”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长虹又摘下关键的“浪花一朵”:数据要素。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长虹利用数据要素在工业互联网、AI应用、智能制造、核医疗等方面推出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并实现在先进制造、经营管理、行业赋能等领域的成果转化。
在长虹,有一个“辛苦的员工”,每天采集的数据覆盖“销研产供服”全流程,处理的数据量达上千万条,它就是四川首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该平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构建1个数实融合平台底座、3类“智改数转”解决方案、N个典型应用场景的“1+3+N”服务模式。
对内,该平台以“基于数据的并行决策”为核心,聚焦企业商业库存周转优化、生产制造效率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大规模柔性生产等应用场景,贯穿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延伸服务全流程,推动长虹实现“智改数转”。
对外,该平台为新希望集团、五粮液集团等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智改数转”解决方案,同时构建智慧供应链制造“销研产供服”一体化模式,助力5万家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出的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已为产业链上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服务,累计提供超50亿元融资额度。
2024年,长虹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地方国有企业。同时,长虹基于“‘工业数据空间’的制造数据与供应链数据应用流通”案例入选首批20个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长虹积极探索“AI+运营”,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牵引,注重数据运用、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
2024年12月,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中国高铁开始在时速400公里商业运营技术“无人区”进行探索,样车配备的锂电池系统由长虹旗下四川长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电源)自主研制。
“相较于等容量的传统镉镍电池系统,CR450锂电池系统重量减轻57%以上,同时使用行业首创的PHM技术,给电池系统配备了一个厉害的‘大脑’。”长虹电源设计三所副所长彭秋介绍,该技术可以对大量电池系统历史数据的存储、运算、解析实现可视化信息输出,从而更好地进行蓄电池健康管理以及故障预测,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助力中国高铁继续“领跑”世界的“AI+电源”,只是长虹“AI+产品”的一角。
以电视为例,2023年,长虹通过自主研发的AI技术,融合训练大量专业模型,打造出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电AI平台——长虹云帆AI大模型;2024年9月,长虹发布全球首款AI TV、全球首个白电领域的垂类AI大模型等,为长虹家电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增长模式。
长虹以智能终端产品为载体,服务新型消费。“通过‘首发’一系列全球领先的新产品、新技术,长虹为消费者‘换新’提供更多新应用、新选择,引领家电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持续演进。”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AI TV“云帆”平台集合大模型集群、算力集群、感知集群,让电视“能交流、会思考、快响应”,支持语音、手势、面部表情识别等多模态交互,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应用体验。
从具备声纹识别功能的人工智能电视、基于云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冰箱等出发,“AI+”已延伸至长虹的各条产品线,产出了AI推理模组、AI高速背板连接器、AI锂离子蓄电池组等一批技术成果。
长虹爱联科技研发的AI推理模组,仅有一个指甲盖大小,最大计算能力达20 TOPS INT8,同时配备独立ISP图像处理内核,并经过抗震、抗电磁、抗腐蚀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市政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仓储物流、行业无人机等业务场景,辅助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决策。
长虹华丰科技研发的AI高速背板连接器,具备结构紧凑、高速率、高密度、高可靠等优点,可通过密集过孔互联、刚性凸包接触电路、低损耗精密互连导体等结构,有效提升产品信号完整性,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且传输过程中数据零损耗。
长虹电源研发的AI锂离子蓄电池组,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性以及重量相对较轻和体积相对较小的特点,相当于AI机器人的“心脏”,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在长虹,“AI+”已经变得触手可及。近日,又一个好消息传来:长虹全球66个智能制造工厂正在进行提档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持续推动长虹制造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