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网)-官方授权登录入口

喜看“钢”彩动人处 一“谷”作气赴征程

  

喜看“钢”彩动人处 一“谷”作气赴征程(图1)

  近年来,娄底将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争取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省级层面对娄底“材料谷”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当前“材料谷”建设已形成了“三钢三电”(三钢: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三电:电机、变压器、家电)相互支撑的产业生态系统。从钢花四溅的“十里钢城”到星光璀璨的“材料谷”,娄底正一“谷”作气,在“三钢鼎立、三电齐发”的壮阔征程中,大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娄底篇章。

  在5G全连接的智能车间,涟钢“智慧炼钢”系统通过2000多个传感器实时优化工艺参数,吨钢能耗下降18%,碳排放较行业均值低15%;VAMA二号镀锌线采用AI视觉检测技术,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9.9%,实现从“吨钢计价”到“按片定制”的跨越……在娄底工业园区的生产线上,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硅钢、轻量化引领行业变革的汽车用钢、锻造工程机械“钢筋铁骨”的高强钢,一片片、一卷卷前所未有新型钢材散发出熠熠光芒,汇聚起“材料谷”的璀璨星光。

  2023年,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投产,填补湖南省取向硅钢空白;涟钢冷轧硅钢项目一期实现0.18毫米高磁感取向硅钢量产,技术指标跻身国内前三强。涟钢生产的0.2毫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提升30%,为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企提供核心材料支撑。目前,娄底硅钢年产能突破300万吨,全国排名第四,形成了从450万吨基板到全流程硅钢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

  在汽车用钢领域,涟钢与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紧密合作,共同研发生产高端汽车用钢。产品广泛服务于大众、奔驰、丰田、福特等100多款车型。至2024年,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生产的汽车板,可满足国内乘用车白车身90%的零部件需求,其轻量化技术使车身减重20%,助力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产品直供特斯拉、蔚来等头部车企。涟钢研发的“刚柔并济”复合材料,实现车身强度与轻量化双重突破,联合三一重工推出了国内首台套超高强轻量化电动重卡,首批应用该材料的电动重卡通过百万公里路测,开启商用车电动化新纪元。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协同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娄底高强钢产能达110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涟钢1300兆帕级高强钢成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巨头的核心材料,抗拉强度较普通钢材提升3倍,助力“大国重器”轻装上阵。涟钢58项重点产品全面替代进口,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武广高铁、湘西矮寨大桥、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100多个国内外瞩目的“超级工程”。

  2024年,娄底“材料谷”聚集规上企业509家,新增36家。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745亿元,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89.4%。娄底钢铁新材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娄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钢铁新材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娄底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三电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娄底“三电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娄底依托硅钢原料优势,打造电机产业闭环,形成“基板-硅钢-铁芯-整机”的电机垂直产业生态。湖南金磁新材料将硅钢片冲压成电机铁芯,月订单突破千万元;大美智造年产50万套硅钢电机外壳项目落地,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矿用智能电机,填补井下作业设备空白。涟钢电磁材料公司瞄准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推动变压器产业向高能效转型,生产的0.23毫米超薄取向硅钢,使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40%,应用于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

  目前,总投资20亿元的娄底三电金属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台高效电机及配件数智化工厂,业务范围涵盖高效电机、精密定转子冲压、转子铸铝、永磁转子制造等多个领域,旨在构建现代化、高效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电机产品及精密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可年产高牌号硅钢电机铁芯6万吨。项目的投产,不仅提高了娄底电机产业的生产能力,还提升了产业的智能化水平。随着以乐立宝、星原电气、佛变智友为代表的变压器企业陆续进驻,娄底电力变压器产业集群发展动能十足。

  香港捷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000万个充电器及配套数据线项目、深圳蓝科星投资的年产2000万片SMT主板及年封装20亿颗芯片项目、东莞旭阳投资的年产1000万颗钠离子电池项目等也纷纷在娄星产业开发区签约落地。这些项目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领域,不仅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配套,而且大量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成为推动娄底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2024年,娄底出台《支持“三电”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企业用地、厂房租赁、物流采购补贴等十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娄底还打通了融资担保、企业贷款、专项基金等渠道,为企业在建设、采购、仓储等关键环节提供金融服务,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为“三电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推动“三电产业”发展,娄底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的“三电”产业专班。精心梳理选定152家电机和126家变压器相关企业,开展精准招商,2024年签约“三电”项目73个,总金额279亿元。

  娄底“三电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娄底与中南大学共建了“三电”产业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支由30余名中南大学各领域顶尖专家、博士组成的精英科研队伍,同时与国内众多顶尖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涵盖了技术交流、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多个维度,为娄底“三电”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了源源动力。

  “钢铁新材”为“三电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而“三电产业”则为钢铁新材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者的融合发展,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升级。

  在娄底的产业园区中,随处可见这种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在电机生产企业,来自涟钢的优质硅钢被加工成电机铁芯,成为电机的核心部件。涟钢电磁公司研发下线毫米薄规格新能源汽车用高端无取向硅钢,已向50余家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标杆企业用户批量供货。这些硅钢凭借其高导磁性和低铁损特性,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效率和性能,满足了市场对高效节能电机的需求。

  “钢铁新材”与“三电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一方面,它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企业间通过紧密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产业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交流和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技术和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娄底计划到2027年,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1112”现代产业集群,即1个1000亿级企业(涟钢),1个2000亿级以上(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集群)、1个500亿级以上(娄星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2个200亿级以上(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产业集群。将娄底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一流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和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名城。

  昔日以粗钢产能闻名的工业重镇,如今以“三钢”为支点,以“三电”为引擎,以“钢电融合”为路径,倾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传统产业的“硬核基因”与新兴产业的“创新密码”在这里交织碰撞,迸发出时代光彩。喜看“钢”彩动人处,娄底正一“谷”作气,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新征程中奏响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乐章。(廖永华)

  娄底正一“谷”作气,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新征程中奏响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乐章。KaiyunKaiyun